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 2020-03-04
来源:经济研究室
2020年,长沙经开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市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20条措施”,紧扣“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坚持区县融合发展,聚焦产业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腾笼换鸟”攻坚及“二次开发”、园区改革创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突出抓好“两主一特”产业、四条产业链、“四新”经济、“三位一体” 区块链赋能、商事主体培育、“入规、升高、上市、扩面”等重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保持9%的增长,不断夯实园区高质量发展基础,全面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努力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争先进位,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征程中彰显新作为。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集群实力
1.加速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将产业链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加速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汽车全产业链建设,加速打造集成电路细分领域“芯”高地,加速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着力打造产业链企业梯队,加快推动“两主一特”产业、四条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2.深入推进“三位一体”建设。稳步实施智能制造、智慧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作用,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
3.持续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全面落实《湖南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加快构建创新生态,打造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核心示范区。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柔性化、个性化生产,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研发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二、紧紧围绕产业项目引建,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4.实施高端制造业招商攻坚计划。抢抓产业布局“窗口期”,紧扣“三个500强”“两主一特”、四条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精准招商,常态化完善“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聚焦产业链核心企业、配套企业,开展二次招商、以商招商,提高产业配套率和集聚度。
5.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招投捆绑式招商,与国内一流基金管理团队合作,为园区项目引进嫁接金融和社会资源,以产业基金投资方式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全力发展外向型、开放型经济,制定出台力度更大、更有效的扩大利用外资、加大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供应链企业。
6.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以效益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巩固“产业项目建设年”成果,以省“五个100”、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稳投资、稳增长,持续发挥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和带动效应。
7.优化项目建设服务保障。聚焦项目建设提标提速提效,发挥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局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项目建设精准服务,全面提升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资到位率,打造项目建设新速度。
三、紧紧围绕“四新”经济,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8.稳步推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突出研发、监管、生态、赋能四个环节,科学规划区块链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支持政策,着力打造国家级区块链安全监测平台、研发平台。加快推动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重点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党建、透明监管、智慧园区、项目建设、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引导区块链企业与“两主一特”企业开展合作。
9.拓展“四新”经济发展空间。坚持“亩产论英雄”导向,实施“双边”有机更新工程,突出打造“空中工厂”,着力推动“企业上楼”,不断提高亩均投资、产值和税收。园区西边建成区稳步实施“腾笼换鸟”,建设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适度配套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的功能性商务中心区。园区东边建成区有序推进“二次开发”,鼓励企业对低效闲置用地进行高效利用开发,优化园区产业生态结构。
10.集中精力激活市场主体。将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实施领军企业“登峰”行动、中小企业“拔尖”行动、小微企业“强身”行动举措,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
四、紧紧围绕营商环境,着力构建投资兴业新高地
11.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题,巩固“营商环境优化年”成果,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双对标”优化整改活动,形成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聚焦项目报建、企业开办实现相关事项一站式、一次办。
12.坚持人才引育和服务并重。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引领,精准定位“两主一特”、四条产业链、“四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国际人才、国内专业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的引育和服务。精准定位人才对公共服务配套的需求,提供点对点服务,提升海内外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13.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园区。持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升级版。主动对接《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着眼园区未来产业发展和公共配套需求,科学规划产业与教育、卫生、居住、交通等总体布局。对接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化长沙智慧电网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打造以综合能源服务为特色的工业园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区。
14.提升精准服务企业水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紧紧围绕人、地、钱、水、电、气、路等企业需求,开展精准服务、集成服务、现场服务“三服务”,推进“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制度化常态化。深入落实“减税降费”各项举措,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15.强化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做强金融集市,精准定位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上市工作服务站及人才市场集聚效应,整合园区融资担保、小额贷款、金融服务中心、股权投资等融资资源,开展金融和证券知识培训,为企业提供“融资 融智”综合性金融服务,打造“金融 人才”综合服务聚集区。
五、紧紧围绕改革创新,着力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16.着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关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要求,巩固主题教育形成的工作机制、调研方法,分类推进检视问题的解决,把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努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园区走深做实。全面总结“十三五”工作成效和发展规律,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17.全面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发挥区县融合发展优势,认真落实《关于深化园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强园富县的实施意见》,在土地要素保障、开发建设主体上市、政府债券支持等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深度融合。发挥机构改革优势,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发挥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优势,持续优化企业全流程服务。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支持,扎实推动《关于推进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落实落细。
18.统筹推进“三资”工作。将盘活资金、资产、资源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考验党员干部担当和能力的重要标尺,发挥“三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强化资金保障、提升资产价值、盘活土地资源工作,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19.坚决打好攻坚战。主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长制”。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龙山县召市镇、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对口帮扶任务。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确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20.持续加强廉政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深入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提篮子”“打招呼”、平台公司违纪违规等问题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机关治陋习、树新风集中行动,确保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2020年3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